耕作方式的不同對土壤容重的影響
保護性耕作是一場新的耕作革命,是實現可持續農業戰略目標的重要途徑之一,對于保障糧食安全、提高耕地質量、增加農田生態系統碳儲量、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與傳統耕作相比,保護性耕作( 如免耕) 的一個重要益處就是控制土壤侵蝕,增加土壤抗侵蝕能力. 然而,耕作方式的改變必然引起土壤理化性質的變化,實行免耕后是否會引起土壤板結從而影響作物生長,是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 土壤硬度是指土壤對外界垂直穿透力的反抗力,反映了土壤孔隙狀況及土粒間結持力的大小。 土壤硬度直接關系到耕作阻力、作物出苗及根系生長發育,對土壤水分入滲、保持和供應以及土壤通氣性有直接影響,同時也間接影響土壤養分轉化、運輸以及土壤熱特性等指標,因此土壤硬度對作物生長、發育和產量具有重要影響.
土壤容重是研究土壤和作物對機械作業響應的參數,也是耕作試驗中衡量土壤質量的最常用指標. 如果土壤容重過大,會影響土壤水肥氣熱條件的變化與作物根系在土壤中的穿插,進而對作物的生長造成影響. 保護性耕作一方面減少了對土壤的擾動,可能會使土壤變得緊實; 但另一方面又為土壤動物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來源,有利于土壤動物的生長繁殖,土壤動物的頻繁活動,又有可能疏松土壤.土壤硬度和土壤容重是影響植物生長和作物產量的兩個重要指標,目前關于耕作方式對土壤硬度和土壤容重影響的研究結論存在差異. 有研究表明,免耕能夠增加土壤硬度。對作物的生長不利,并影響作物產量; 但也有研究認為,由于保護性耕作中大量秸稈還田,為土壤動物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來源。
但也有研究認為免耕減小土壤容重,研究發現免耕田的土壤容重不但小于翻耕田,并且隨免耕年限的增加呈不斷減小的趨勢.目前,關于耕作方式對我國東北黑土硬度和容重影響的研究較少. 因此,本文基于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黑土保護性耕作長期定位試驗平臺,對比研究了免耕和秋翻兩種耕作方式對土壤硬度和土壤容重的影響,為進一步在東北黑土區推廣保護性耕作提供科學依據.播種機前部裝有切刀,在不拖移地表殘留物的前提下開溝播種、施底肥、覆土和鎮壓,一次完成作業. 應用廣譜性除草劑于播種前、后進行土壤處理和苗期噴灑.免耕由于減少了機械作業的次數,同時也減少了對土壤的翻耕擾動,因此,免耕處理的橫斷面土壤硬度曲線起伏較小. 而秋翻處理和農民傳統耕作對土壤進行翻耕起壟,由于翻耕帶來耕畜踐踏壓實和三角鏵犁剪切力的作用,形成土壤硬度較大的犁底層。中國糧油儀器網 http://www.yoshikomatsuur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