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收儲改革,燃料乙醇迎發展機遇
來源: 轉載 類別:行業資訊 更新時間:2017-02-10 閱讀次
【本資訊由中國糧油儀器網提供】 農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整個供給側改革的重要一環,而玉米又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
在國內玉米臨儲庫存處于歷史峰位的2016年,中國啟動了玉米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也多措并舉來推動玉米的去庫存。在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加快消化玉米等庫存”夾在文件的字里行間。玉米去庫存的大幕正慢慢拉開。
如何評價始于去年的政府所采取的玉米去庫存戰略,這一戰略的執行效果如何,以及去庫存所帶來的行業機遇有哪些.日前,上海匯易咨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首席咨詢師李強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當前整個農產品領域改革更加清晰了,而且思想認識上明顯進步了,方向找準了,步驟措施也是可行的。只是相較于行業內的期望,政策的變化來的并不是特別及時。
多措并舉去庫存
當前糧食庫存處于歷史高位。2016年盡管自然災害較嚴重,但我國糧食流通運行平穩健康, 全年各類糧食企業共收購糧食9200億斤。
在2017年全國糧食流通工作會議上,國家糧食局副局長徐鳴提到,糧食的庫存大部分集中在政府手中,占到85%以上,其中中央事權的糧食又占88%,財政負擔重、資源浪費大。
庫存的高企根源在于玉米臨儲收購政策。因此,執行玉米去庫存戰略的關鍵也在于不能再像過去那樣“敞開收購”了。
去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按照市場定價、價補分離的原則,積極穩妥推進玉米收儲制度改革,在使玉米價格反映市場供求關系的同時,綜合考慮農民合理收益、財政承受能力、產業鏈協調發展等因素,建立玉米生產者補貼制度。”這意味著,在2016年秋季,連續執行八年的玉米臨儲收購政策不復存在。
東北玉米市場化收購政策執行以來,糧價大幅下降 ,較去年同期平均低400-500元/噸,目前南方港口現貨價格已經低于進口玉米成本100元/噸左右。同時,東北繼續輔之規模玉米深加工企業100-300元/噸不等的加工補貼,整個行業將迎來黃金發展期,年玉米加工量上升可達1000萬噸左右。
跟這一政策配套的是,玉米種植結構的調整。2016年是實行鐮刀彎計劃的第一年,全國玉米種植面積和籽粒玉米產量均大幅下調。根據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唐仁健在國務院新聞辦提供的數據顯示,較上一年籽粒玉米調減面積3000萬畝左右。而籽粒玉米的產量,根據業內的統計口徑,較上年下降3000萬噸。
此外,政府還制定了《探索實行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方案》、《耕地草原河湖休養生息規劃》引導農戶調整玉米種植面積,糧改飼、糧改豆、休耕等政府均予以150-1500元/畝不等的補貼。同時,農業部表示,2017年將繼續調減“鐮刀彎”等非優勢產區玉米面積1000萬畝,累計調減總量爭取達到4000萬畝(2020年目標調減5000萬畝以上),深入開展糧改飼、糧改豆補貼試點,擴大玉米大豆輪作試點,擴大青貯玉米、苜蓿等優質飼草料種植面積。
玉米去庫存戰略的重要環節還包括限制進口。2015年因托市收儲,國內玉米價格高企,導致沒有進口配額限制的大麥、高粱、DDGS(酒糟蛋白飼料)大量涌入國內市場,用于替代玉米。為此,自2015年9月1日開始商務部和海關總署將高粱、大麥、木薯和DDGS納入進口許可管理。
就DDGS而言,自2016年1月12日發起的“雙反”調查終于在2016年9月下旬和2017年1月12日相繼完成了初裁和終裁,最終我國進口DDGS關稅高達90%,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進口,為我國玉米去庫存騰出空間。此外,2016年9月1日起,玉米淀粉、酒精等玉米深加工產品增值稅出口退稅率恢復至13%;2017年我國又將增速迅猛的改性乙醇進口關稅由5%恢復至30%,未改性乙醇維持在40%。
業內預計,在諸多努力之下,2016/17年國內谷物進口量有望進一步下降。
此外,一號文件中也提到,深入開展農產品反走私綜合治理,實施專項打擊行動。
據據行業內的研究機構上海匯易咨詢有限公司的測算,我國每年“進口+走私”的肉品1000萬噸,以料肉比5:1計算,中國每年變相進口全價料5000萬噸,約合3000萬噸玉米。若繼續打擊走私,減少20%走私量,相當于變相減少玉米進口600萬噸。
燃料乙醇的布局
對于一號文件中提到的“加快消化玉米等庫存”,李強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加快”體現了政策的著力點。如何“加快”呢.政府將會通過大力發展燃料乙醇來推動去庫存。未來2~3年是燃料乙醇快速發展或擴展的階段,也是一個戰略布局產業的大好時機。
值得關注的是,我國對生物燃料乙醇產業的規劃目標是十分明確的。
2016年10月,國家能源局組織編制的《生物質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到:控制總量發展糧食燃料乙醇。統籌糧食安全、食品安全和能源安全,以霉變玉米、毒素超標小麥、“鎘大米”等為原料,在“問題糧食”集中區,適度擴大糧食燃料乙醇生產規模。
截至2015年,燃料乙醇年產量約210萬噸。不過,燃料乙醇的政府規劃發展口徑也已經由過去的“適度發展”悄然變化為“適度擴大”。今年1月,國家糧食局副局長徐鳴接受新華社專訪也稱,要“配合做好擴大燃料乙醇產量和使用區域工作,要深入研究探索消化玉米庫存新門路。加大力度支持玉米加工轉化。”
李強分析稱,當前國內玉米每年產量是2億噸,消費會達到1.5億噸,意味著每年會富余5000萬噸。如果到2020年5000萬畝的玉米種植面積調減目標實現了,相當于減少了3000萬噸,這意味著每年的富余量為2000萬噸。我國汽油表觀消費量為1.15億噸,而燃料乙醇的產量僅為汽油消耗量的2%左右,不過美國的比例為15%-20%。如果添加比例能夠提高到10%,則燃料乙醇產量需要達到1000多萬噸,消耗玉米3000多萬噸;若提高到跟美國相當的水平,我國市場將需要消耗玉米4000~5000萬噸。
李強說,這樣核算下來,將來玉米會處于緊平衡狀態,甚至反而需要進口。不過,如果將來轉基因玉米實現了產業化,又將帶來新的10%-15%的產量增幅。對此,他認為,即便將來玉米多進口500萬噸~1000萬噸,也不會產生多大影響。而且后期發生的批量進口美國玉米,也有利于改善中美關系。此外,盡管WTO規則下,玉米每年的進口配額為720萬噸,但是如果需要的話,政府可以選擇多進口,只要在配額上給予主動開放即可。
李強還提到,推進燃料乙醇將具有省外匯、降庫存、穩定農民收入、減少補貼、增加稅收等諸多益處。而且,如果實現前述1000萬噸燃料乙醇的規模的話,中國每年將會減少相當的石油進口,預計每年將會省下150億~200億美元的外匯。
在國內玉米臨儲庫存處于歷史峰位的2016年,中國啟動了玉米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也多措并舉來推動玉米的去庫存。在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加快消化玉米等庫存”夾在文件的字里行間。玉米去庫存的大幕正慢慢拉開。
如何評價始于去年的政府所采取的玉米去庫存戰略,這一戰略的執行效果如何,以及去庫存所帶來的行業機遇有哪些.日前,上海匯易咨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首席咨詢師李強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當前整個農產品領域改革更加清晰了,而且思想認識上明顯進步了,方向找準了,步驟措施也是可行的。只是相較于行業內的期望,政策的變化來的并不是特別及時。
多措并舉去庫存
當前糧食庫存處于歷史高位。2016年盡管自然災害較嚴重,但我國糧食流通運行平穩健康, 全年各類糧食企業共收購糧食9200億斤。
在2017年全國糧食流通工作會議上,國家糧食局副局長徐鳴提到,糧食的庫存大部分集中在政府手中,占到85%以上,其中中央事權的糧食又占88%,財政負擔重、資源浪費大。
庫存的高企根源在于玉米臨儲收購政策。因此,執行玉米去庫存戰略的關鍵也在于不能再像過去那樣“敞開收購”了。
去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按照市場定價、價補分離的原則,積極穩妥推進玉米收儲制度改革,在使玉米價格反映市場供求關系的同時,綜合考慮農民合理收益、財政承受能力、產業鏈協調發展等因素,建立玉米生產者補貼制度。”這意味著,在2016年秋季,連續執行八年的玉米臨儲收購政策不復存在。
東北玉米市場化收購政策執行以來,糧價大幅下降 ,較去年同期平均低400-500元/噸,目前南方港口現貨價格已經低于進口玉米成本100元/噸左右。同時,東北繼續輔之規模玉米深加工企業100-300元/噸不等的加工補貼,整個行業將迎來黃金發展期,年玉米加工量上升可達1000萬噸左右。
跟這一政策配套的是,玉米種植結構的調整。2016年是實行鐮刀彎計劃的第一年,全國玉米種植面積和籽粒玉米產量均大幅下調。根據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唐仁健在國務院新聞辦提供的數據顯示,較上一年籽粒玉米調減面積3000萬畝左右。而籽粒玉米的產量,根據業內的統計口徑,較上年下降3000萬噸。
此外,政府還制定了《探索實行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方案》、《耕地草原河湖休養生息規劃》引導農戶調整玉米種植面積,糧改飼、糧改豆、休耕等政府均予以150-1500元/畝不等的補貼。同時,農業部表示,2017年將繼續調減“鐮刀彎”等非優勢產區玉米面積1000萬畝,累計調減總量爭取達到4000萬畝(2020年目標調減5000萬畝以上),深入開展糧改飼、糧改豆補貼試點,擴大玉米大豆輪作試點,擴大青貯玉米、苜蓿等優質飼草料種植面積。
玉米去庫存戰略的重要環節還包括限制進口。2015年因托市收儲,國內玉米價格高企,導致沒有進口配額限制的大麥、高粱、DDGS(酒糟蛋白飼料)大量涌入國內市場,用于替代玉米。為此,自2015年9月1日開始商務部和海關總署將高粱、大麥、木薯和DDGS納入進口許可管理。
就DDGS而言,自2016年1月12日發起的“雙反”調查終于在2016年9月下旬和2017年1月12日相繼完成了初裁和終裁,最終我國進口DDGS關稅高達90%,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進口,為我國玉米去庫存騰出空間。此外,2016年9月1日起,玉米淀粉、酒精等玉米深加工產品增值稅出口退稅率恢復至13%;2017年我國又將增速迅猛的改性乙醇進口關稅由5%恢復至30%,未改性乙醇維持在40%。
業內預計,在諸多努力之下,2016/17年國內谷物進口量有望進一步下降。
此外,一號文件中也提到,深入開展農產品反走私綜合治理,實施專項打擊行動。
據據行業內的研究機構上海匯易咨詢有限公司的測算,我國每年“進口+走私”的肉品1000萬噸,以料肉比5:1計算,中國每年變相進口全價料5000萬噸,約合3000萬噸玉米。若繼續打擊走私,減少20%走私量,相當于變相減少玉米進口600萬噸。
燃料乙醇的布局
對于一號文件中提到的“加快消化玉米等庫存”,李強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加快”體現了政策的著力點。如何“加快”呢.政府將會通過大力發展燃料乙醇來推動去庫存。未來2~3年是燃料乙醇快速發展或擴展的階段,也是一個戰略布局產業的大好時機。
值得關注的是,我國對生物燃料乙醇產業的規劃目標是十分明確的。
2016年10月,國家能源局組織編制的《生物質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到:控制總量發展糧食燃料乙醇。統籌糧食安全、食品安全和能源安全,以霉變玉米、毒素超標小麥、“鎘大米”等為原料,在“問題糧食”集中區,適度擴大糧食燃料乙醇生產規模。
截至2015年,燃料乙醇年產量約210萬噸。不過,燃料乙醇的政府規劃發展口徑也已經由過去的“適度發展”悄然變化為“適度擴大”。今年1月,國家糧食局副局長徐鳴接受新華社專訪也稱,要“配合做好擴大燃料乙醇產量和使用區域工作,要深入研究探索消化玉米庫存新門路。加大力度支持玉米加工轉化。”
李強分析稱,當前國內玉米每年產量是2億噸,消費會達到1.5億噸,意味著每年會富余5000萬噸。如果到2020年5000萬畝的玉米種植面積調減目標實現了,相當于減少了3000萬噸,這意味著每年的富余量為2000萬噸。我國汽油表觀消費量為1.15億噸,而燃料乙醇的產量僅為汽油消耗量的2%左右,不過美國的比例為15%-20%。如果添加比例能夠提高到10%,則燃料乙醇產量需要達到1000多萬噸,消耗玉米3000多萬噸;若提高到跟美國相當的水平,我國市場將需要消耗玉米4000~5000萬噸。
李強說,這樣核算下來,將來玉米會處于緊平衡狀態,甚至反而需要進口。不過,如果將來轉基因玉米實現了產業化,又將帶來新的10%-15%的產量增幅。對此,他認為,即便將來玉米多進口500萬噸~1000萬噸,也不會產生多大影響。而且后期發生的批量進口美國玉米,也有利于改善中美關系。此外,盡管WTO規則下,玉米每年的進口配額為720萬噸,但是如果需要的話,政府可以選擇多進口,只要在配額上給予主動開放即可。
李強還提到,推進燃料乙醇將具有省外匯、降庫存、穩定農民收入、減少補貼、增加稅收等諸多益處。而且,如果實現前述1000萬噸燃料乙醇的規模的話,中國每年將會減少相當的石油進口,預計每年將會省下150億~200億美元的外匯。
【中國糧油儀器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最近更新儀器
推薦儀器
相關新聞
熱門產品